EN
入驻申请
EN

新闻中心

NEWS

《健康中国观察》专访瞿佳:“双减”政策为孩子视力保驾护航
中国眼谷   发布于:2021/10/8 18:15:35
  2021年10月8日,健康中国观察以《专访瞿佳:“ 双减 ”政策为孩子视力保驾护航》为题进行了报道。
 
 
刊载报道原文:
“双减”政策为孩子视力保驾护航
——专访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
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团长
瞿佳
本刊记者|柴广翰
 
 
瞿佳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
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团长
 
  自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三年的时间里,尽管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和冲击,近视防控仍基本实现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0.5~1个百分点预期目标,近视防控工作持续向好、总体见效的基本面不断巩固拓展。近三年的全国综合近视防控工作呈现出处在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回应新期待和取得新成效的历史方位之中。同时,随着各地近视防控意识的树立和氛围的形成,未来近视防控,我们期待着出现近视防控长远化、社会关注热点化、多元主体参与普遍化和防控成效可视化的时代前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的指示。
 
  《健康中国观察》:2020年《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总体发生率53.6%,大学生近视发生率高达90%,远高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近视高发性、低龄化的趋势,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将近视防控节点前移至0岁,从幼儿园开始常态开展近视筛查。您怎么看待这一建议?
  瞿佳:根据国家有关数据显示,6岁孩子近视率高达14.5%,小学是36%,因此当前社会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小学也是有道理的,小学阶段当然是近视防控的主要时期,是重点监测的阶段。但近视发生发展后是不可逆的,要想进一步降低近视发病率,必须从源头做好预防工作,所以近视防控节点前移,抓早抓小不仅必要,而且至关重要。
  今年6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文件,要求结合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时间和频次,为0~6岁儿童提供13次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这份文件就充分体现了眼病防控“抓早抓小”的精神。0~6岁是儿童眼和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科学防治儿童近视和常见眼病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通过筛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在做好筛查建档的同时,还要重视科普,不断增强家长的近视防控意识。大部分家长缺乏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知识,有的认为“近视不是病,长大后做个手术就没事”,有的认为“近视主要原因是遗传”,事实上,近视危害很多,如高度近视甚至可能会致盲,而导致近视的除了遗传因素,更多时候主要是环境因素,也就是说,有没有采取防控措施,结果差别是很大的,尤其在低龄阶段。
  现在还有很多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就开始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报名线上思维课程、英语启蒙、识字启蒙等,这和“双减”政策的精神是相违背的。我们一直强调幼儿园期间不能“小学化”,避免过度开发阅读、书写等技能,要“游戏化”,解放孩子的双眼。教育部发布的《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中提出,3~6周岁的防控重点是控制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家长应积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远离“电子保姆”。的确,用眼过度加上不够充分的户外运动,是近视低龄化的成因。家长作为监护人,应树立正确科学的眼健康意识,加强引导和监督,筑牢孩子近视眼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健康中国观察》:今年全国“两会”上,还有代表建议,改善青少年近视现状,全国人大应尽快立法,把方案法规具体落实到法律层面,明确政府、学校和家长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中的法律责任。您觉得这个有无必要?可不可行?
  瞿佳:三年前,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推动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实施方案》实则是一个刚性的近视防控方案,明确要求全社会共同行动去防控近视,并对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相关政府部门等逐一确定职责、落实任务,这让近视防控的目标更为清晰、更易落实。其中,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近视防控工作,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并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这种刚性约束强化了政府责任,有利于近视防控发挥效用。
  此外,学校和家庭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两大主阵地。加强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协同保障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同样重要。《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学校要加强考试管理、改善视觉环境、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加强卫生与健康教育、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倡导科学保育保教,家长要增加孩子户外活动和锻炼的时间、控制电子产品使用、避免不良用眼行为、保障睡眠和营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等防控举措。
  同时,针对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的情况,《实施方案》均明确了学校和家庭都有义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加强学生作业管理、减少校外培训、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等方面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精神,在法律的框架内明确各项减负政策,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能够理解家长们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心理,但更重要的是别让孩子“看不清”终点。“双减”政策出台最直接的益处是让孩子们走出了忙碌的补课生活,减轻学习负担,近距离用眼时间减少,眼睛得到放松,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相信还会有更多利好近视防控工作的政策与调整,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光明的未来。
 
  《健康中国观察》:从专业角度来说,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知道孩子的视力有问题了?
  瞿佳:目前研究认为,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近视的遗传是指父母把近视的致病基因传递给了孩子,主要危害体现在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者身上,如果父母及其他直系亲属患有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子女也更可能患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在同样的环境因素影响下,遗传了父母近视易感基因的孩子相对没有携带近视易感基因的孩子更容易患上近视或近视度数更高。研究显示,父母一方近视的,下一代近视的概率为15%;父母双方都近视,孩子的近视概率为26%。父母双方高度近视的,孩子的近视概率则高达40%~60%。但必须要强调的是量大面广的儿童青少年低中度近视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环境因素众多,目前研究表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读写姿势不端正、户外活动时间少、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照明设置不规范等均是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孩子如果出现看远处的物体较之前模糊或看远处物体时眯眼,频繁揉眼等情况,可能提示孩子视力出现异常。出现上述情况,家长也可以在家通过家用视力表帮助孩子快速检查视力情况,特别注意,有时候近视发生可能先出现在一只眼睛,即单眼近视,因此自测时应交替遮盖一只眼睛进行检查。一般先遮盖左眼,检查右眼的视力,然后再遮盖右眼,检查左眼的视力。一般中小学生的正常视力标准为5.0(小数视力1.0)。一旦发现孩子有视力异常,需要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眼健康检查。
 
  《健康中国观察》:近视究竟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
  瞿佳: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近视是造成裸眼远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学生中,绝大部分远视力减退都是由于近视造成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由近视为主的屈光不正是全世界盲和低视力的首要原因,50%以上的盲和低视力是由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引起的。
瞿佳教授在工作中
 
  近视患者即使配戴了眼镜,但实际上视觉质量仍有别于正视,这种情况在屈光度数较高以及配戴框架眼镜者中更甚。由于镜片离眼睛有一定距离,会造成视物变小、变形、视野变小。如果双眼屈光参差,还会造成双眼影像不等。配戴框架眼镜会影响外观,会对文娱、体育等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配戴隐形眼镜对外观影响较小,但需要配戴者卫生意识更到位,遵循正规验配护理等。
  尤其是高度近视对健康的影响将更大,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600度以上的屈光不正,可伴发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裂孔、黄斑出血等一系列眼底并发症,而且会导致青光眼、白内障、黄斑病变、视网膜脱落等眼部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严重者甚至失明。在我国,高度近视目前已是第一或第二位致盲原因,而且发病率还在逐年增加,预计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占据首位致盲原因。
  随着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高发,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小胖墩和脊柱侧弯发生率也会明显增加,而且造成我国在军事、国防、航空航天等有视力要求的领域人才短缺或匮乏,并且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据统计,在我国,每年的验光配镜相关费用已超过千亿水平。每年的近视激光手术费用也在百亿以上。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以近视为主的屈光不正在2004年的全球疾病负担谱中位列第14位,居所有眼科疾病首位;并预计在2030年上升为全球疾病负担第8位,同时近视发病率的攀升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将会持续增加。
 
  《健康中国观察》:作为眼科方面的专家,就您的临床经验来看,近视可以预防吗?目前主流的解决儿童青少年视力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它们的利与弊是什么?
  瞿佳:近视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方法大致包括: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长;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保障充足睡眠时间;培养良好的阅读姿势与习惯;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等。近视防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科学过程,也是多部门协同、全方位措施并进的系统工程,我们倡导建立多方联动的儿童青少年近视体系。
  (1)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长:连续看近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6米外(20英尺)远处至少20秒钟以上,即常说的“20-20-20”口诀。重视课间休息:课间休息时,眼睛要多看远处,从而使眼睛得到休息;(2)增加户外活动:每天必须有2小时以上或每周10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时间;(3)培养正确做眼保健操的习惯,可以通过做操的方式让眼睛得到休息。课间休息时,建议站起来活动一下躯干和四肢,进行跳绳、拍球、踢毽、室内操等体育锻炼,同时结合眼睛的活动锻炼和放松休息;(4)保障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高中阶段学生每天睡眠8小时;(5)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姿势:读写时坚持“一尺一拳一寸(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指距笔尖一寸)”。学习应在光照充足的房间进行,房间光线不足时应打开房间顶灯和台灯。观看电脑时,眼睛离电脑屏幕的距离应不少于50cm(约一臂远),眼睛稍稍向下看,即看电脑的视线微微向下,电脑屏幕的中心位置应该在眼睛视线下方10 cm左右,此时,眼睛注视的视线角度比眼睛的水平线大约低15度左右。
  目前,主流的解决儿童青少年视力问题的方法包括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和药物。
  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摘戴方便、费用相对较低,但框架眼镜影响外观,运动不方便,对于度数较高的近视配戴框架眼镜后存在视网膜像缩小、镜片周边部分像差大等缺点,可导致视觉质量下降。对于近视进展控制,普通的框架眼镜没有近视控制效果,但近几年推出的特殊设计的近视控制镜片如星趣控、新乐学等临床研究表明具有近视控制效果。
  隐形眼镜:矫正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隐形眼镜包括角膜塑形镜(又称OK镜)和离焦软镜。目前多数临床研究证实了OK镜、周边离焦设计软镜等隐形眼镜具有控制或延缓近视进展的效果。同时,随着隐形眼镜材料的更新,镜片透氧性提高,安全系数大幅度提升,中国相关规定,8岁以上近视的儿童在具有正规资质的验配机构验配使用OK镜,其安全性能也已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隐形眼镜和角膜直接接触,需要规范取戴和定期护理,同时需要家长的高度配合,及时发现配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儿童对问题反映的不及时而造成不良影响。
  药物治疗:目前没有治愈近视的药物,主要以控制近视进展的低浓度阿托品药物为主。低浓度阿托品延缓近视进展的疗效已经在临床研究中被广泛证实,但是针对其剂型、浓度、不良反应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健康中国观察》: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主体责任人应当是学校和家长,如何使家校社医四方共同关注,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
  瞿佳: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顾名思义,“综合”就意味着手段必须多元化,它不仅仅是一个部门、一家、一校就能够做好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上下联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近视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由2018年底的53.6%降到2019年底的50.2%,一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第一年的任务。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所上升,但与2018年相比仍有下降,基本实现预期防控目标。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力争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这是一项难度递增的工程,越往后走,越困难,一定要家校社医四方联动,合力攻坚,才能全力打好这场近视防控攻坚战。
  在这四个方面中,学校是近视防控的主阵地。我们强调“教医协同”,就是要让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承担起主体责任。不仅要对孩子进行广泛的眼健康教育,为孩子们的眼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更要通过“一增一减”等举措,实实在在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当然,这其中许多工作光靠学校还不行,比如光明行动中提出的减轻课业负担、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都需要学校、社会特别是家庭的有力配合,才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医院作为防控近视的专业力量,要加强近视相关的科学研究,为近视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指导,同时要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增强广大市民爱眼护眼的意识,营造人人参与防控近视的浓厚氛围。
 
  《健康中国观察》:现在很多人对近视的理解和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使用激光手术等仪器手段对近视能否彻底根治?
  瞿佳:近视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其中大部分近视表现为眼轴增长。激光手术或眼内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屈光矫正方法只是一种近视摘镜的方法,相当于将镜片戴在角膜上或眼内,达到不戴镜能看清楚的目的,但近视并不是彻底治好了,近视的病因没有去除,如果术后不注意用眼,近视度数可能会继续增加,又会出现近视,而且高度近视由于眼轴增长导致的眼底病变仍然存在,因此高度近视屈光手术矫正后仍不能放松警惕,应注意科学用眼,还应该继续关注高度近视带来的眼底病变,部分眼底病变可以通过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来减少其视觉危害。
 
  《健康中国观察》: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中近视防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目前医学界对于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有没有一套在全国各地有效防控的推广技术?
  瞿佳:到目前为止,近视可以矫正或采取适当措施延缓进展,但仍然没有医学上证明有效的方法能够治愈近视或降低近视度数。近视虽然不可逆,但它可防可控,通过以往的工作经验看,我们完全有能力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好近视防控科学普及,在全国各地有效推广近视防控适宜技术:
  一是切实做到“一增一减”。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长,学校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家长要让孩子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时间达60分钟以上。切实减轻学业负担,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家长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二是合理规范使用电子产品。0~6岁幼儿尽量避免使用电子产品,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遵循“20-20-20”原则,即使用电子产品20分钟要向20英尺(约6米)外远眺至少20秒。
  三是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合理调配孩子的作息状态,引导孩子科学用眼,指导孩子“一尺一拳一寸”(读书、写字时做到眼睛离书本30厘米以上,身体到桌缘5厘米左右,手指到笔尖2—3厘米)的学习姿态,科学减少近距离长时用眼。儿童青少年要多吃蔬菜、水果,达到营养均衡,早睡早起,保证每天8—10时睡眠时间。
  四是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建议儿童尽早由正规医疗机构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儿童青少年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眼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近视的苗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避免或延缓近视的发生。
  五是营造全民防控氛围。发挥好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学校为主体,面向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形式多样的近视防控科普教育,推动眼健康教育进课堂。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中坚作用,采取统一、规范的宣传口径,制作一系列喜闻乐见的科普素材,鼓励各种媒体与眼健康专家合作,制作近视防控动漫、视频、短文推送等,提高全民近视防控认识。
友情链接

官方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电话:0577-86869916

地址:温州市龙湾区罗东北街100号

传真:0577-86869915

邮箱:bd@eyevalley.org

Copyright © 2020 中国眼谷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
Copyright © 2020 中国眼谷 版权所有 浙ICP备13002205号-1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